近年来,电子竞技事业蓬勃发展,赛事比赛日趋规模化,并形成了明确的赛制体系。2016年,随着国家为电竞“正名”,这一体育运动更是备受社会关注。日前,Analysys易观发布了《2016中国电子竞技专题报告》,根据报告显示,2014年全球电子竞技市场规模达到1.9亿美元,全球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达到1.17亿人,预计2017年全球电子竞技规模达到4.65亿美元,全球电子竞技用户达到1.9亿人,前景十分可观。作为产业桥梁,未来电竞赛事业将全面体育化,第一方赛事与第三方赛事实现共同繁荣。
根据易观数据显示,2012全球电子竞技市场规模达到1.3亿美元,及至2014年,市场规模达到1.9亿美元,预计在2017年时,全球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.65亿美元,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9%。另一方面,全球电子竞技观众规模正以超过20%的平均增长率稳定增长。2012年,全球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达到5800万人。而在2014年时,用户规模就已经超过1.17亿人。预计2017年,用户规模还会大幅度增加,达到1.9亿人。
事实上,电子竞技产业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并不奇怪。经济环境方面,整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,在游戏等娱乐项目上的消费能力也在提高。随着许多业内大佬纷纷投资电竞市场,电子经济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热捧。社会环境方面,网络游戏影响的85后以及更年轻的一代人成为社会中最活跃的互联网用户群体,媒体与社会对电竞的偏见逐渐消除,电竞开始以正面形象步入人们的视野。技术环境上,首先,PC和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类网游在中国的普及,同时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网速的提升,又为移动游戏高速发展提供了土壤。
在2010年以前,电子竞技概念相对比较淡薄,虽有小规模比赛赛事,但主要是用于商业推广,并未形成规模,表现形式也未成熟。2010年以后,游戏产业日益火爆,政府方面由遏制转为支持,以游戏竞技为主旨的电竞比赛出现,赛制体系也日趋完整,并形成一定规模。而在近两年的时间里,由于政府、社会观念的转变,资本涌入电竞市场,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。电子竞技由传统游戏开始向体育领域迁徙,并被欲列为2020年奥运会项目。
易观认为,整个产业链的最大价值来源是以电竞俱乐部、选手、主播以及电竞赛事运营和节目制作方为核心的电竞内容生产环节。另外,电视和网络直播,转播平台也越来越受到资本和行业的重视。随着电子竞技产业细分发展越来越明确,厂商想要再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,需要在拥有内容生产能力的同时兼具内容播出渠道,全方位拓展产业链,“解锁”更多商业模式。
在电竞赛事方面,资金链已经初步形成。其中,第一方赛事比较单一,一般是由厂商或单个投资商投放资金举办赛事,其比赛项目较为单一,主要目的是厂商对游戏产品的推广与用户覆盖,特点是奖金丰厚,产品知名度高、用户粘性高。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厂商在对于游戏产品的多资源的支持,另一方面用户多为核心用户。
而第三方赛事资金链较为复杂,由厂商自己或投资方、赞助商或广告主共同组成,一般表现为多项赛事,其目的是对用户的大规模覆盖,打造品牌形象,特点是游戏种类丰富、用户覆盖范围广、赛事主体灵活。这主要是因为第三方赛事对于游戏产品融合的驱动性,另一方面,不同领域用户都参与赛事中去,覆盖了不同领域的用户关注。此外,与第一方赛事不同的是,第三方赛事可以根据时下热门竞技产品调整赛事主体,市场热度保持期较高。
根据易观数据显示,2016年-2018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还将大幅度增长,预计在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。同时,全球VR市场规模也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,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404亿美元。因此,有理由相信未来移动电竞+VR将成为移动电竞赛事的新方向。